恋童癖的神经生物学起源

人类大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尽管科学界的许多人相信恋童癖起源于大脑,但这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仍然非常不清楚。然而,人们希望能够实时观察大脑活动的技术,比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恋童癖者大脑潜在异常的信息(关于这些神经成像方法的更多信息见这篇文章).

确实有明显的大脑活动模式与性吸引/性唤起相对应(在所有人中,不仅仅是恋童癖)。当一个人看到一幅性唤起的图片或视频时,他首先会进行一个认知评估的过程,也许是为了确定这个刺激是否适合被吸引。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活动的眼窝前额皮质的一个区域额叶皮质被认为在决策和控制冲动方面很重要。在随后的觉醒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情绪,这与大脑结构的活动有关大脑边缘系统,例如扣带皮层.如果发现刺激是可取的,这个人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它。这可能会增强一些区域的活动,比如伏隔核,这涉及到激励和奖励。最后,个人也会经历自主性唤起(例如心跳加速,生殖器唤起),这与刺激有关下丘脑

一些人猜测在恋童癖中,性唤起的认知部分会出现处理问题。虽然眶额叶皮层可能参与将性刺激分类为适合性追求的类型,研究与恋童癖研究表明,当他们接触到性刺激时,他们的眶额皮层的活动要比非恋童癖者(也被称为teleiophiles).因此,也许眼窝额叶皮层的活动减少代表着无法抑制对一个电视迷认为是不合适的吸引对象的冲动的吸引。然而,这一假设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恋童癖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身上,而没有找到同样理想的成年伴侣。

在一个最近发表在生物学快报,一组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恋童癖者在简单地观看儿童和成人脸部照片时的大脑活动。他们将这些大脑活动与异性恋和同性恋恋者看相同图片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恋童癖和电话狂对他们认为具有性吸引力的面孔表现出独特的大脑激活模式。被激活的区域网络包括面部处理过程中被刺激的区域,比如梭状回和已知在性唤起时被激活的区域,比如硬膜

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恋童癖和恐恋者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有任何差异,只是在他们对什么做出反应时被激活的区域有差异。对于恋童癖者来说,当他们看到不成熟的面孔时,大脑网络就会被刺激;而对于恋童癖者来说,当看到成熟的面孔时,大脑网络就会被激活。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看到的活动网络代表了一组大脑区域,这些区域涉及到对吸引力和成熟度的检测。

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关于恋童癖者大脑有什么不同的信息。它告诉我们,恋童癖和电话狂使用相同的大脑区域来调节他们对不同年龄的对象的吸引力。为什么这种异常的吸引力首先会发生,仍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索。

Ponseti, J., Granert, O., van Eimeren, T., Jansen, O., Wolff, S., Beier, K., Deuschl, G., Bosinski, H., & Siebner, H.(2014)。人类的面部信息处理与性别年龄偏好有关生物学快报,10(5), 20140200 - 20140200 DOI:10.1098 / rsbl.2014.0200